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칼럼 게시판 > 상세화면

2016 SPRING

赵成珍,韩国古典音乐界的未来

在2015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韩国年轻的钢琴家赵成珍摘得桂冠,并获得波兰舞曲最佳演奏奖。“赵成珍旋风”创造了一个契机,让更多的人更加诚恳、更加细致地审视韩国古典音乐界。

“在最后决赛的舞台上,很奇怪我没有紧张,手指随着演奏自然跳动,我一边享受演奏一边倾听音乐。”一摘自钢琴家赵成珍获奖采访

去年秋天的某一天,一位青年的照片在我的“脸书”时间线里整天地来回弹进弹出。缘起我朋友圈里的文艺界人士和音乐爱好者们不断喷涌出感动的字句。这位青年的脸庞旋即又出现在了韩国最大门户网站主页。如果是年轻人占据网站的显要位置,主要有两种情况:要么是当红影视艺人,要么是体育明星。但是,这位令韩国举国瞩目的青年并不属于上述两者。颇不寻常的是,他是一位“钢琴家”。

2015年10月21日,第十七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公布了获奖者名单。继2005年波兰人拉法尔・布莱哈奇、2010年俄罗斯人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之后时隔五年,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他就是赵成珍,成为夺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桂冠的第一位韩国人。赵成珍夺冠的新闻一传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公司“克雷地亚”发布消息称,此次比赛获奖者将于2016年2月2日,在“艺术的殿堂”音乐厅举办“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庆祝音乐会”。2015年10月29日,该演出公司预售系统服务器因访问量过大而一度陷入瘫痪,这在古典音乐界算是机率很小的偶发事件。本场演出所有门票在一个小时内销售一空。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兴盛”史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和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号称“三大国际音乐比赛”,钢琴是唯一最为活跃的比赛项目。这足以证明,钢琴演奏者和爱好者在古典音乐界占有绝对比例。三大钢琴比赛中,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完全凭肖邦作品进行实力比拼,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里不仅诞生了最多的明星,也有层出不穷的丑闻。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拥有久远的兴盛史,可以追溯到89年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波兰首都华沙一片荒芜,波兰国民被战争折磨得心力憔悴。他们不是用艺术,而是用体育来愈合心灵和身体的创伤。看到这一切,祖拉弗莱夫非常苦恼。他是华沙音乐学院的教授、肖邦音乐专家。他担心长此以往,波兰会就此沦落,不复文化强国之辉煌。但是,如何让波兰国民重新回到艺术舞台前?祖拉弗莱夫最终找到了答案:举办“音乐奥运会”,即国际钢琴比赛。

在第十七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颁奖现场华沙交响音乐厅,赵成珍和比赛相关人员以及其他获奖者在一起。他的左边是获得第二名的加拿大的理查德・哈梅林,右边是获得第三名的美国的凯特・刘。

1927年1月23日,第一届肖邦钢琴比赛在华沙爱乐厅拉开帷幕。参赛曲目仅限于肖邦音乐作品——这一原则从第一届比赛开始,坚守至今。第一届比赛夺冠选手是苏联的列夫・奥波林。1932年和1937年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比赛。由于二战期间战乱频仍,该赛事不得不被迫中断。二战后于1949年举办了第四届比赛。这年适逢肖邦逝世100周年,而波兰也终于迎来了首位本国冠军——哈琳娜・车尔尼・斯特凡斯卡(与苏联的贝拉・达维多维奇并列第一名)。自1955年第五届比赛之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固定为每五年举办一次。1960年,该赛事迎来了第一位“巨星”。

他就是毛里奇奥・波利尼。1965年,“女子巨星”出现了,她就是玛塔・阿格里齐。1970年,美国的加瑞克・奥尔森获得第一名,这是美国人首次夺冠。1975年,波兰的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成为冠军得主。1980年的第十届比赛中,阿格里齐再次威震华沙。选手波格雷利的演奏充满了个人风格,却因此无缘决赛。担任评委的阿格里齐离席表示抗议。此事被称为“阿格里齐”事件。当然,该届冠军得主邓泰山也成为我们这一时代声名远扬的肖邦钢琴演奏家。1985年,斯坦尼斯拉夫・布宁夺取比赛桂冠后,出现了第一名从缺的情况。

直到进入21世纪,新的天才终于横空出世。2000年,来自中国的李云迪成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时隔十五年才产生的冠军得主,一跃登上明星榜。2005年的第十五届比赛同样令人称道。自1975年波兰人齐默尔曼获奖以来,波兰人拉法尔・布莱哈奇在本国夺得桂冠。这件事成为波兰全国上下津津乐道的热门谈资。该年度第二名和第五名空缺,韩国人林东赫、林东闵并列第三名,日本人关本昌平、山本贵志并列第四名,也一度成为当年的话题。

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音乐会的舞台上,演出结束后赵成珍向听众致谢。

比比赛更大的梦想

去年秋天,赵成珍成为韩国的头条。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故事。赵成珍出生于1994年,曾就读于韩国艺术名校——艺苑学校和首尔艺高。2012年起,师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米歇尔・贝罗夫。2008年,他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夺得第一名,斐声国际舞台。2009年在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中成为最年少的冠军得主,引起了世界音乐界的高度关注。2011年,他荣获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第三名。2014年,荣获阿尔图・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这些成绩见证了他的成长。

我第一次见到赵成珍是在2008年12月。当时,他还是艺苑学校二年级在校生,刚从上文中提到的莫斯科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载誉归来。听说要录像,这位少年有些迟疑地来到了工作室。他脸颊圆圆滚滚,穿着校服。他眨着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流露出雪花般冷静的眼神。那一天,赵成珍向我讲述了他在小学二年级时第一次参加国内钢琴比赛时的故事。当他看到其他参赛者时,不禁大为吃惊,心里想道:“原来他们都是那样弹钢琴的。我还以为只有真正的钢琴家是那么弹的……”。对莫斯科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的获奖感言则是:“在俄罗斯,我从同一年龄段的孩子身上感受到了他们对音乐的自信与自豪,自己不禁感到有些自卑。我在学习西方音乐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局限,只有更加充分地准备、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才行。”

夺冠后第二年,2009年1月,赵成珍登上锦湖音乐厅的新年音乐会舞台,演奏了李斯特的《但丁奏鸣曲》。他还只不过是个少年,能否只根据乐谱中的音符和符号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李斯特心中的爱、但丁笔下的地狱和天堂?赵成珍的演奏将这些疑虑和担心一扫而光,他清晰完美地对我们讲述了李斯特和但丁的故事。试想,如果有一天,一位年纪还轻的少年走近我,用“语言”来叙述这个故事,我会心潮澎湃吗?除了音乐,这是不可能的事。正是这位少年用音乐阐释了音乐的伟大之处和“做音乐”的伟大之处。

2011年秋天,我再次在锦湖音乐厅遇到了赵成珍。这次,他是和如同姐姐一样亲密的好友钢琴家孙烈音筹备联袂共演。在长长对话之后,赵成珍突然没由来地谈起了在冲绳的经历。“不久前在冲绳演出,有一天时间可以在当地逛逛。最近几年在海外演出,这还是第一次。我一边休息,一边四处看。当地人在做着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情,可真的好开心啊。看着他们,我第一次开始想:幸福到底是什么?”那时年方十七的赵成珍,为什么提起一个温暖的南方国度的幸福?

两年后的2013年,我又遇见了赵成珍。正在巴黎留学的赵成珍准备与洛林・马泽尔任指挥的慕尼黑爱乐乐团一起来韩演出,他提前一个月回到了韩国。“除了物价太高、语言上有困难之外,巴黎的生活还是相当满意的。很新奇,也很有意思。我的性格好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不那么胆怯了。以前总是有些怕生,现在反倒是我很自在,对方不那么自在……”少年已经长成青年,冷静而闪烁的眼光依旧。不知是幽默,还是挑战,他在对话中不时蹦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隐藏着一个小小的熔炉,可以将热情与达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想成功吗?”这是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有人说我已经成道了。我当然是有欲望的。当然,欲望也是有不同的。一位演奏家通过演出赚很多钱,算不算成功?用极其高超的演奏水准来感动观众,算不算成功?音乐是为了自己,在自己房间里搞音乐满足自我,算不算成功?……到底什么是成功,没有定义。我的梦想很大,想奉献不可多得的演奏。只要是赵成珍演奏,就不是随随便便的。我想像鲁普、索科洛夫、佩拉西亚那样,奉献让人倍感珍惜的演奏。对有些人说,这也许称不上成功。但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梦想,远远超过国际比赛中获夺第一名。”

对于年轻的音乐家来说,“国际比赛”有着什么样的含义呢?2011年,赵成珍获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第三名,钢琴家孙烈音则在同场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她曾就国际比赛作出了解释,这也是她对“音乐家的成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以前在国际比赛中有过很多莫名奇妙的经历,开始怀疑这些比赛的功用。这时,我就想起导师金大镇的谆谆教导:你现在觉得国际比赛一无是处,当然,是一无是处……但是,你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没有比国际比赛更公平的事了。这话一点儿不错。”对于有志于成为专业音乐家的年轻人来说,国际比赛是最残酷同时又是最切实的“龙门”。但,也仅仅是个“龙门”而已。比在国际比赛中夺冠更大的梦想是“想奉献不可多得的演奏”。赵成珍的回答听起来更觉真诚。

最近,赵成珍与法国音乐经纪公司索雷亚签约。1月5日,该公司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签约的消息。这家经纪公司由罗曼・布隆代尔于2005年创立,旗下汇集了钢琴家梅内海姆・普莱斯勒、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大提琴家让・吉昂・凯拉斯、长笛演奏家埃马纽埃尔・帕胡德等20多位音乐家。对于正在巴黎求学的赵成珍来说,可以通过这所同城的经纪公司更加活跃于欧洲的舞台。

“我不喜欢被称为‘偶像’。有人甚至称我为‘肖邦专家’,但肖邦是我至今仍感到最难演奏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和勃拉姆斯越到老年,其音乐作品就越发轻松,可能是把承载的负担一点一点抛弃了的缘故。人生似乎也是如此。因此,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就要不断地获取,年老时才会有可抛弃的东西。”

赵成珍效应?

在另一方面,赵成珍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一举夺冠后,将给韩国古典音乐市场带来什么?前景预测方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赵成珍比赛现场录音大碟发行之时,韩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林东赫、金善旭也几乎同期发行了新唱片。这些新碟发行产生了扩大效应,保持了很高的销量。但是,所谓的“赵成珍效应”能维持多久?又能扩大到何种程度?众说纷纭。从根本上来讲,韩国古典音乐产业的内需市场非常小。在制定产业促进方案过程中,还存在核心领域销售额统计、观演人群分析数据不透明等问题。借用一位年轻音乐家的话来说,“让人委屈的不是别的,韩国只有‘搞音乐的人’,没有什么音乐市场,也很少有精心搞音乐的媒体,消费者和供给者更是不足。

德国留声机公司发行的“2015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专辑”发行后一跃成为韩国古典音乐唱片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并一直保持至今。

一位坐在钢琴前的22岁青年,引发的这桩“事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将取决于我们所有人。无论这一结果朝向什么方向发展,他的夺冠已经促使更多的人更加真诚地、更加细致地审视“韩国古典音乐界”,这一点已足够有价值。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之后,赵成珍在2月返韩演出之前接受了一家媒体的采访。他说:“我不喜欢被称为(古典音乐界的)‘偶像’,我想一直当古典音乐家。有人甚至称我为‘肖邦专家’,而肖邦是我至今仍感到最难演奏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和勃拉姆斯越到老年,其音乐作品就越发轻松,可能是把承载的负担一点一点抛弃了的缘故。人生似乎也是如此。因此,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就要不断地获取,年老时才会有可抛弃的东西。”在躁动的城市里,这股“韩国人首次荣获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的旋风也许会极其轻易地、快速地沉寂下去,我们必须予以力挺,激励一个年轻音乐家的“孤独成长”,而不是“华丽的成绩”。(白洁译)

朴镕妧月刊《客座》总编、文化体育观光部事务官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