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Focus > 상세화면

2017 SUMMER

用设计诠释韩文的创制与未来

2017年2月28日至5月28日,“训民正音与韩文设计”特别展在韩国国立韩文博物馆举办,内容为考察韩文的快速发展现状,展望其作为民族统一语言的未来。此次展览意义深远,让人们认识到需要重新审视像水和空气一样被韩国人使用的固有文字——韩文。

国立韩文博物馆“训民正音与韩文设计”展厅入口,在灯光暗处摆放展示33页解例本《训民正音》的亚克力展板。解例本《训民正音》是1446年颁布新文字创制时为了让百姓了解文字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而编撰的。

世宗大王(1397-1450 ;1418-1450在位)在1443年创制了训民正音,即韩文。韩国从古代开始使用中国汉字和借用汉字的韩国语标记文字“吏读”,这些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学习起来很困难。为了解决因文字带来的社会不平等与统治上的困难,世宗大王用他的智慧,通过不懈努力创制了韩文。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考察,1446年《训民正音解例本》正式颁布。世宗大王在“御制序文”中做了如下阐述:

“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

进入昏暗的展厅,耳边仿佛响起世宗大王的声音。

蔡秉録的作品《톱(斧)》就是将韩文“톱”的元音트、辅音ㅗ和收音ㅂ拆分后,用“톱(斧)”这一图案展示文字的意思。

穿越至创制韩文现场

何志勋的《金属饰件柜》着眼于传统木家具中融入了金属饰件元素这一特点,用韩文辅音和元音形状的金属饰件装饰家具表面。

国立韩文博物馆是参观和体验朝鲜民族代表性文化遗产——韩文的历史和价值的展示馆,同时也是学习基地。自2014年10月9日“韩文日”正式开馆以来,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策划展和专项活动积极宣传韩文的独创性和实用性。此次特别展是为了纪念世宗大王诞辰620周年而举办。进入展览厅,入口以单页为单位排列着《训民正音解例本》原型共33页的展板。观众仿若乘坐时光机穿越至韩文创制现场,感受到在漫长历史时期一直借用中国汉字,终于创制出本国文字而宣告天下时世宗大王的兴奋与激动之情。韩文的创制体现了自主、爱民、实用的精神。那些帮助世宗大王完成韩文创制的大臣们也感概万分。《训民正音》收录了郑麟趾(1396-1487)的序文,“故智者不终朝而会,愚者可浹旬而学”,充分流露出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众多语言专家对韩文给予的高度评价,也再次验证了韩文作为世界上最年轻最科学语言的价值。马里兰州立大学东亚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姆齐教授曾说:“韩文的卓越无与伦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曾评价:“韩文是不用一天就能学会的科学易沟通的文字。”

英国历史学家、《改变西方世界的26个字母》的作者约翰·曼说:“韩文是全世界语言梦寐以求的最完美字母。”不仅如此,韩文也是世界上唯一保留相关创制记录的文字。

唯一保留创制记录的文字

训民正音意为“指导百姓发出正确的音”。韩文可以发出所有自然界的声音,却字形简单,字母个数少。它由点、线、圆三个基本形状发展出17个辅音、11个元音,共28个字母。展览会第一部分的主题“ 易学易用——充满情感、便于沟通的文字”,充分体现出训民正音的结构特点。

首先,辅音是仿照人体发音器官发音时的形状,构成五个基本字母,并在此基础上创制出17个辅音。它运用了根据声音的强弱在基本字母上“加笔画”的创制原理。如,比“ㄴ”气流强的音,加笔画就构成“ ㄷ”, 比“ ㄷ”更强的音,再加笔画就构成“ㅌ”。韩文字母的声音特点也完全体现在文字形状上,逻辑性强。

其次,根据代表天、地、人的形状 “ •”、“ ㅡ”、“ ㅣ” 构成11个元音。17个辅音和11个元音组成的28个字母可以组成一万个以上的字,可以说韩文具有强大的拼写组合能力。另外,韩文具有通过初声、中声、终声的字母组成文字的独特文字运用方式。正如郑麟趾在序文里所述一样,“以二十八字而转换无穷”。

刘明相的作品《버들(柳树)》是一幅验证文字能够多大程度融入图像的作品。

此次展览会的第二部分堪称展现韩文无限变换可能性的赛场。它以“无限变换——用设计重新诠释韩文的无限变换可能性”为主题,展出23个团队设计师的30多部新作。这是一次探索韩文可以给艺术带来多么强大灵感的富有趣味的旅程。

作为设计理念重新展现

此次展览会的第二部分堪称展现韩文无限变换可能性的赛场。它以“无限变换——用设计重新诠释韩文的无限变换可能性”为主题,展出23个团队设计师的30多部新作。以平面和立体形式,共同诠释了训民正音的原型和内容。这是一次探索韩文可以给艺术带来多么强大灵感的富有趣味的旅程。这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尝试,从中可以体会到书籍设计师和字体研究者郑炳圭主张的“回归至训民正音”的实质。他强调:“要想打破和摆脱长期以来西方思维无形的影响,最强大的武器就是探究韩文无限变换的可能性。”

张洙荣的作品《감(感)》让人重新审视韩文创制时十分重要今天却消失了的声调符号。将字分解后刻在木板上,标上声调符号,可借此区分音高和音长。

朴莲珠的作品《你爱巴黎(파리)吗?》中, 韩文中表示“巴黎(파리)”的这一字型包含着“苍蝇(Fly)”、“巴黎(Paris)”等七个不同含义。作者运用韩文的这种特点尝试了熟悉又陌生的语言派生,通过不断替换和混合句中文字的排列顺序体验文字相互碰撞与交融所带来的新鲜感。

刘明相的作品《버들(柳树)》通过柳叶展现出文字融入意象的境界,试图克服文字难以融入意象设计的局限性。

张洙荣的作品《감(感,韩文读音为Gam)》让人回想起韩文创制当时使用的句读点和声调符号。把读“Gam”字时发出的平声、去声、上声通过声源分析器导出图表后雕刻在木板上。

何志勋的《金属饰件柜》和黄炯信的《切口弯曲家具与训民正音》系列是两人共同合作的作品,因为把韩文的独特造型运用到生活家具领域而备受观众关注。何志勋着眼于传统木家具中金属饰件作为装饰和开关等用途,用韩文辅音和元音形状的金属饰件装饰家具表面。黄炯信则模仿韩文的字型笔画和点,制作了凳子、长椅、椅子等家具并通过家具摆设组合不同文字,这种构思实在新颖别致。

2016年10月,在东京韩国文化院曾举办过主题相同的展览会,此次是搬到韩国进行展览。为了展览会的顺利进行,国立韩文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从2016年3月开始经7个月时间,与23个设计团队的设计师进行多次会面,进行了充分商讨。

如果今后能继续推进这种策划和专项活动,必将雄辩地证明国立中央博物馆旁边另设国立韩文博物馆的必要性。想必这样努力的结果将不仅仅停留在举办展览会,而会影响文化艺术界和社会各个方面。

游客们正在观看介绍各种韩文辅音和元音组合的影片。

与韩文相关的另一个展览

韩文令朝鲜民族感到自尊和自豪,但是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经历了多重磨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为保护和守护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抗争被认为是最有意义的独立运动之一。在最黑暗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940年,韩国杰出的民族文化遗产收藏家全蓥弼先生(1906-1962,号涧松)了解到《训民正音解例本》初刊本的下落后,通过感人的不懈努力,花巨资秘密购买收藏,并冒死保存至韩国解放。全蓥弼先生说:“我是展望着韩文的未来,坚定坚守了光复的信念。” 4月13日至10月12日,首尔东大门设计广场设计博物馆举办“训民正音·乱中日记——回望”展览会。这是能够亲眼目睹两部韩国国宝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品—《训民正音解例本》和《乱中日记》初刊本的宝贵机会。

就如涧松先生从《训民正音》看到光复的曙光一样,在长达70多年的南北分裂中,能够支撑朝鲜民族的也是韩文。5月15日是世宗大王诞辰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从1965年开始,韩国政府把此日定为教师节,还把颁布训民正音的10月9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韩文是支撑朝鲜民族走过多灾多难的20世纪的巨大力量,今天面对21世纪更多的挑战,韩国人需要重新审视民族力量的源泉——韩文创制。(文丽华译)

郑在淑《中央日报》评论员兼文化记者
安洪范摄影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