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커버스토리 칼럼 게시판 > 상세화면

2017 SUMMER

特辑

百济 探寻被遗忘的王国痕迹特辑 3百济的出现

由于研究资料不足,百济文化曾经一直是一团迷雾。随着一座王陵的发现,百济开始显露出真实面目。1971年夏天,在忠清南道公州市宋山里古代陵墓群,由于一项排水渠工程,武宁王陵被偶然发现,这里是唯一被葬者身份得到确认的古代王国王室陵墓。

从墓道拍摄的武宁王陵墓室,该墓是1971年在公州宋山里古墓群中发现的。用各种图案的砖垒砌的这座拱顶正方形墓室里安放着百济第二十五代王——武宁王(501-503在位)夫妇的木棺,由于年代久远,墓室被发掘时已经坍塌。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季风气候带,1971年夏天,雨季如期来到这里。雨季通常都是文化古迹的灾难,而在这一年,在公州市,雨季却为这里送来一个盛大的祝福。

在耶稣诞生前的公元前 18年,百济奠定了国家基础,在长达700年的时间里与新罗、高句丽共同引领着古代三国时代。今天,在百济第二个都城忠清南道公州市有一片被称为“宋山里古陵墓群”的百济王陵。朝鲜半岛中部的母亲河锦江从公州市北边蜿蜒流过,在位于公州市内西北边的低矮山丘南麓就分布着这一古代陵墓群,这些古老坟墓温柔的曲线给这里形成一片幽静的氛围。百济第二十五代王——武宁王(501-523在位)夫妇就安葬在这片陵墓群中。武宁王夫妇陵墓奇迹般被发现,完全是雨季送来的礼物。

雨季前的排水渠工程

关于宋山里古陵墓群,早在16世纪的地理文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公州目中就有所记载:乡校位于州西边三里处,西边有古王陵,相传为百济王陵,至于哪一位王不得而知。由此可知,从朝鲜王朝开始已经注意到这里是百济国王的陵墓。此外,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里也进行了几次考古发掘勘察,虽然当时也无法准确弄清各个陵墓的主人到底是谁,但这里是熊津作为都城时期(475–538)百济王室共同墓地的事实已经基本查清。截至1971年夏天雨季开始之前,这里有6处裸露的古坟被推测为王陵,因此,这里一直作为国家指定的历史遗迹受到保护。

这些古坟每年夏天都要经受雨季的困扰,因为从后面山上流淌下来的山洪总是会灌入古坟内。文化遗产管理局(现文化遗产厅)一直苦于没有好的应对办法。为保护在东西方向上封土相邻的第五六号古坟免受浸水之灾,管理局决定在其后面约三米远的山丘平行开凿排水渠。此工程开始于6月29日,此时正是雨季开始向朝鲜半岛南海岸北上的时候,工程计划于雨季来临之前结束。

在工程开始后一周的7月5日下午2时许,正在挖排水渠的工人铁锹铲到一块鹅卵石。“地底下怎么会有这种石头?顿时,一种奇怪的感觉油然而生。因为鹅卵石通常都是用来垒砌陵墓用的石头。结果,继续挖下去,用砖垒砌完好的结构物出现了。再看挖出来的泥土,里面竟掺有石灰。于是换了十字镐刨下去,碰到了什么东西,是砖。”当时负责工程现场的三南建业公司的金永日如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就是任何人也不曾想到的华丽王陵出现的前兆。当时挖到的地方正是通往陵墓内部的墓道南端的顶部,这墓道全部用砖垒砌而成。

截至此时,仍然无人知晓这陵墓的主人是谁。只是从用砖垒砌这一点及其结构来看,可以确定这又是一座未发掘的王陵。因为,这座陵墓与位于前面的六号古坟的结构如出一辙。

一夜暴雨

突然出现的这座砖墓应该如何处置?现场负责人随即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国立中央博物馆公州市分馆(今国立公州博物馆)馆长金永培。博物馆方即刻又将此情况报告给文化遗产管理局。尽管需要得到发掘许可,但由于新百济王陵的出现让博物馆的人员十分兴奋,他们已经顾不得这些法律程序,迫不及待地和当地的几名考古学者一起开始了发掘工作,并且确认了此陵墓就是百济时期王陵级别的砖墓。

次日,即7月6日,公州市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文化遗产管理局。文化遗产管理局立刻向现场派遣了负责人员,在掌握了实际情况以后,下令立刻终止排水渠工程和非法发掘,同时正式组建发掘工作组开始发掘工作。7月7日,负责发掘指挥的国立博物馆馆长金元龙、文化遗产管理局下属文化遗产研究室负责发掘工作的赵由典、池健吉研究员等到达现场,正式的发掘调查于当日下午4时开始。

武宁王陵中出土的王的金制冠饰,是将纯金薄片按忍冬藤文剪裁而成的,整体看上去好像一朵火花。高30.7厘米,宽14厘米,国立公州博物馆。第154号国宝。

武宁王陵将百济史从忘却中发掘出来。百济曾经是朝鲜半岛古代史中一块黑暗的地方,相关文献记载非常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从武宁王陵出土的文物成为得以从各个角度考察百济史的鲜活证据。

王妃棺内头部位置发现的王妃的金制冠饰。高22.2 厘米, 宽13.4厘米, 国立中央博物馆。第155号国宝。

然而,在发掘工作开始还不到两个小时的时候,现场发生了一件让人始料不及的事情。好端端的天突降暴雨,发掘现场顿时成为一片汪洋。稍有不慎雨水就会进入陵墓内。发掘人员心急如焚,大雨却肆虐了一整夜。发掘调查团被迫撤离,只留下排水渠工程工人孤军奋战,在漆黑的夜晚紧急开凿排水渠,以使积水排到外面去。与此同时,被迫离开发掘现场的调查团在公州市内的一个旅馆中讨论对策,最终决定第二天继续开始调查。

充满兴奋的发掘现场

值得庆幸的是第二天天气晴朗,仿佛昨夜的暴雨没有来过一样。7月8日早上5点,调查团再次开始发掘调查工作。终于,通往陵墓内部的拱形墓道的正面完全重见天日,这又是一座百济时期王陵的事实已明确无疑。下午4时,工作人员用三条干明太鱼和简单酒水准备了简单的祭祀小桌,在开启陵墓之前向陵墓的主人进行祭礼。此后,开始一块一块拆除堵住墓道的砖。墓道里漆黑一片,尘封了1500多年的墓道在被打开瞬间,如同夏天打开汽车空调,阴冷的空气冒着白烟喷发出来。

1971年7月8日,武宁王陵勘察队在拆除堵住墓道的石砖之前举行慰灵仪式。

抱愧终生的错误发掘“听起来好像辩解,但当时我们的考古学水平就是这个程度,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当时的错误都成了痛彻的教训,使我们在以后的考古学发掘中能够在制定更加细致的计划之后再开展发掘工作,从这点而言也算是安慰吧。”

原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池健吉说,在自己的考古学发掘人生中,70年代庆州时代是达到巅峰的黄金期。尤其是从1973年到1976年对新罗王陵天马冢和皇南大冢的发掘工作都是他珍贵的回忆。如果说庆州发掘工作是他的“光荣”的话,那么武宁王陵的发掘则是他“不堪回首的羞愧”。

如今,池健吉在韩国海外文化遗产财团担任理事长。他毕业于首尔大学考古人类学系,1968年11月进入文化遗产厅的前身——文化遗产管理局成为研究员,从此开始公务员生活。1971年7月7日,他和几名同事突然接到去公州出差的命令。到了现场以后,他不知道在宋山里古陵墓群发现了新的陵墓,据推测为又一座百济王陵,自己的任务是对此进行勘察。他说:“当时一起出差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当时就是这样一个叫你去就去的时代。到了以后一看,一座整个由砖垒砌起来的古坟,只正面豁然显露在外面。”

这次盲目、仓促的发掘以不光彩的名义留在了韩国考古学史上。池健吉当时只是一名年轻的研究员,这个位置是没有任何决定权的,但尽管如此,作为参与发掘的主角,这段经历只能给他留下沉痛的记忆。“听起来好像辩解,但当时我们的考古学水平就是这个程度,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那就是我们当时的文化水平。武宁王陵从发现到发掘的整个过程都是暴露在媒体和地方社会的状态下进行的,仓促且杂乱无章。媒体和当地居民都是十分亢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发掘工作组也很难冷静理性地进行工作。好在当时的错误都成了痛彻的教训,使我们在以后的考古学发掘勘察中能够在制定更加细致的计划之后再开展发掘工作,从这点而言也算是安慰吧。”

对于池健吉而言,在武宁王发掘勘察工作中还有一件令他痛彻心扉的记忆。当时他还有一项任务是拍照。照片是证明文物出土时在现场保存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然而,他却几乎没有留下可用的照片资料。仅有的几张现场照片大都是当时进行现场采访的媒体记者拍摄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在陵墓里面认真进行了拍照工作。然而回到首尔的办公室冲洗照片的时候才发现照片全都出了问题。当时用的是在当地新买的照相机,这导致我对照相机的使用很生疏。我犯了重大失误,有些照片只拍了被拍物体的一半,几乎挑不出几张完整的。所以一直悔恨不已。”

王棺内足部位置发现的金铜履。长35厘米, 国立公州博物馆。

当只能容许一个人进出的通道打通后,发掘工作负责人金元龙和公州分馆馆长金永培两个人拿着白炽灯进入了陵墓内。砖砌的墓道只有矮个子人身高的高度,里面无比阴森。墓道顶上槐树根盘根错节,如同幽灵房间一般。在墓道中间部位,站立着一个如同猪一样的石兽,额头凸起一只角。石兽好像是用来守护陵墓,阻止从外部侵入的邪气。

通过墓道,出现一个地面呈正方形的墓室,依然是拱形顶部。墓室并不大,里面很黑,有些看不清楚。地上凌乱地铺着漆黑的木板。棺木最终没有抵抗住岁月的重量,已经坍塌。从那缝隙中可以看到绽放着金光的文物。金元龙和金永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推测这个陵墓没有遭遇过盗墓贼。“我们发现了一座没有被盗掘过的百济陵墓,而且还是王陵!”两个人兴奋不已。

到底是谁的陵墓?

墓道正中发掘的两块墓志石中的一块。上面记载了墓主的姓名、死亡日期、安葬日期和从天地神灵那里买入土地用于安葬的记录。宽41.5厘米, 长35厘米, 厚5厘米,国立公州博物馆。第163号国宝。

这种兴奋状态在他们从墓室出来通过墓道返回的途中达到高潮。在刚才进来时看到的那个凶狠的石兽前面,他们看到并排摆放着两块石板。用白炽灯一照,石板上刻的汉字跃然眼前。“宁东大将军百济斯麻王”,意思是保卫东边安宁的大将军百济的斯麻王。这正是当时中国南朝时期梁帝赐予百济武宁王的爵号。后来金元龙回忆当时那个瞬间说道:“当时,我几乎疯狂了。”确认了陵墓的主人以后,金元龙完全失去了理智和判断,开始了考古学史上最草率的武宁王陵发掘工作。如果是一名有经验的考古学者,一定会冷静下来,暂时中断发掘工作,然后经过长时间思考制定缜密的发掘计划。但金元龙却最终做出“立刻发掘”的决定。大批记者为了报道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考古学发掘,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在陵墓外摆出一字长蛇阵。这种杂乱无章的气氛也成为促使金元龙仓促做出这种决定的一个要素。于是,武宁王陵在确认了陵墓主人之后就直接进入了发掘工作。在次日7月9日早上8时,陵墓内部已经搬空。当然,文物以什么状态在哪个位置被发现等

出土文物将百济史从忘却中发掘出来

墓道中发现的镇墓石兽。长47厘米, 高30厘米, 宽22厘米, 国立公州博物馆。第162号国宝。

如此,在事先没有制定任何计划,没有任何体系,如同盗掘一样迅速将文物整理转移的武宁王陵发掘工作,日后长久地成为韩国考古学界批判和自省的对象。然而,其成果却是无处可以比肩的。首先,三国时期,百济共有31位王,高句丽27位王,统一三国并延续千年的新罗有56位王,共计114位王。然而,在这么多王中,目前弄清楚陵墓的只有百济武宁王。

不仅如此,武宁王陵将百济史从忘却中发掘出来。百济曾经是朝鲜半岛古代史中一块黑暗的地方,相关文献记载非常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从武宁王陵出土的文物成为得以从各个角度考察百济史的鲜活证据。两块墓志石上刻着这样的内容:“从天地神灵买入土地安葬王和王妃”,由此可以了解到百济人恭敬虔诚的葬礼习俗。

武宁王陵出土了100多种、3000多件华丽的文物,这其中也有明显从当时中国进口的东西。此外,从王和王妃的棺木树种分析结果来看,棺木采用地球上只在日本列岛这一处生长的金松制成。这些都证明当时的百济以大海为舞台,通过与周边国家进行活跃的贸易活动相互交流物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百济王室与日本保持了紧密的关系。(吕钼译)

在国立公州博物馆里,游客们一边参观近乎完美复原的武宁王和王妃的木棺、镇墓石兽等文物,一边交谈。

金台植文化遗产评论家、国土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委员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