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半岛,江原道无疑是冬季最佳去处。以滑雪为代表的冬季运动自不必说, 人们还可以在雪景中徒步旅行。此外,那里还举办包括世界级冬季庆典——“华川山鳟鱼庆典”在内的丰 富多彩的活动,人们可以获得“愉快兴奋”的体验。
将军坛是位于太白山顶的三座 天祭坛之一,很多人会在每年 新 年 的 早 晨 到 那 里 看 日 出 祈 祷。从太白山的出发点到将军 峰 , 登 山 需 要 四 个 小 时 左 右 的时间,是一条并不轻松的路 线,但是雪景很美,是人气很 高的冬季登山地。
虽然在其他季节去江原道旅行感觉也不错,但最佳的时候还是在寒冬时节。而且,真正体验冬日江原道自然之美的最佳方式就是在神奇的雪景中登山和徒步。正因为知晓如此妙趣,在去年冬天的一个大雪天,我毫不犹豫地出发去了太白山,体验了江源道的冬日魅力。
太白山一到春天,娇艳的粉红色杜鹃花会烂漫盛开,夏天和秋天,漫山遍野的不知名野花会装扮出一个天上花园,但是最闪亮的瞬间,还是白雪纷飞的冬天。虽然寒冷侵入体肤,但是走在登山道上,片片雪花随风飘曳,看起来像银色的香鱼群。这样的景观,如果不是冬日登山,在哪里能看得到呢?但是,到达太白山顶要走4公里的距离。夏天的话,两个小时就可以轻松到达,但是在冬天,积雪没过脚腕足足要花上4个小时的时间。有一段被称为“呼哧山坡”的路程,更是让人上气不接下气。但是,没有从始至终都难走的山,只要越过天祭坛,之后就是舒缓的山脊。
即使在隆冬也会汗如雨下,当寒风吹冷身上的汗水,这时候就可以从树林的间隙看到白头山脉的山脊了。始于雪花的冬日登山,在接近山顶的时候,景观以红豆杉生态群落收尾。经受着凛冽的冬日寒风,毅然挺立的红豆杉虽然体态沧桑,却满怀着青葱生命的气息。也许正因如此,古人用“生而千年,死后亦千年”来表达此处的红豆杉的不朽风姿。
下雪天的平昌月精寺的小路堪比太白山的雪景。冷杉树林中盖满雪的小路上一个脚印都没有,走在那里,四周变得格外静谧。单是“寂静”这个词,不能够完全描绘那里的宁静。好像是雪吸收了周围所有的音响。大清早,雪花顺着步履匆匆的僧人的袈裟滑落,如果能在这样的日子观赏月精寺,就等于看到了江原道一半的冬日风景。
消除日常压力的冬季庆典
如果不想在冬季登山,可以在多彩的冬季庆典举办期间来到江原道。每年1月份举办的太白山冰雪节,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既雄伟又细腻、还能反映时代潮流的漂亮雪雕。在太白山冰雪节,会看到韩国最高水平的雪雕家们发挥匠人精神完成的作品。2018 年1月,为庆祝平昌冬奥会,那里计划展出多种多样的雪雕作品。
来到冰雪节并非只能体会雪带来的快乐,还有刺激的塑料雪橇场、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冰滑梯、恋人或家人们能够其乐融融聊天的冰屋咖啡馆。如果游客与家人一起来,也可以去太白山民宿村前的松树林里,体验一下狗拉雪橇和雪地摩托,会感到很开心。坐着西伯利亚雪撬犬拉的爬犁奔驰在雪原上,日常的压力将烟消云散,多种冰雪体验会让游客们忘却时间。
平时喜爱钓鱼的人们可以在江原道华川体会到冬钓的真正乐趣。华川自古就是冰层很厚、冰雪游戏十分发达的地方,尤其是华川山鳟鱼庆典将华川改造为冬季旅游胜地。这个庆典每年1-2月左右在华川川一带举行,它不仅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冬季庆典,而且与中国哈尔滨冰灯节、日本札幌冰雪节以及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冬季文化节。该庆典连续11年游客数量突破100万人,知名度非常之高,还被载入韩国的教科书。2011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介绍华川山鳟鱼庆典的时候,说它是“冬季七大奇迹”之一。
在庆典期间会进行冰钓山鳟鱼、徒手抓山鳟鱼、坐雪橇等活动,抓到的山鳟鱼可以在附近的饭店里即刻烹饪。山鳟鱼很久以前就被作为高级食材受到人们的喜爱,据说由于它营养丰富,在中国神仙很喜欢吃,在日本则用作皇室的贡品。在庆典期间,同时还举办被称为“能够带你到神仙世界的灯”的仙灯文化节。安静的夜晚,星光投影的华川川周围和市场里面挂着辉煌灿烂的山鳟鱼仙灯,照亮夜空。
平昌鳟鱼节虽比华川山鳟鱼节规模小,但人气也很高。它于每年1月末开始,到2月末结束,在平昌五大川岸边举办,属于时间较长的庆典。除了冰钓鳟鱼、徒手抓鳟鱼、家庭钓鳟鱼等人气项目之外,还有雪橇、雪上漂流、有舵雪橇、冰火车等多样的冬季游戏。
只要掌握一点要领,谁都能轻松抓到两三条鳟鱼。在冬季和春季之间,鳟鱼味道尤其好,烤鳟鱼清淡而鲜美,生鱼片柔软而筋道。平昌是养殖鳟鱼的大本营,1965年第一家鳟鱼养殖场就建在那里。朝鲜王朝后期,实学者徐有榘在鱼类学技术书《兰湖渔牧志》中记录:肉红而鲜明,很像松树的节,所以称之为“松鱼”(韩国语中称鳟鱼为“松鱼”),在东海鱼类中味道最美。昔日在寒冷的江风令浅滩冰冻的时候,祖先们就用大锤敲响江里的岩石,捕住惊慌的鳟鱼当做一顿美餐。所以,平昌鳟鱼节算是将祖先们的穷困生活进行升华的活动。
沿东海岸行驶的观 光列车——“大海列 车”的座位是阶梯式 的,以便于乘客欣赏 大海。
火车旅行的浪漫带来另一番快乐
体验冬季江原道真髓的另一种方式是乘坐火车。因为在踏上火车的瞬间,刺骨的寒冷也会变成一种浪漫。把身体埋进舒服的座位里,看着窗外的雪景,身体会变得温暖,冷漠的内心也会变得温润。每当火车在风景纯朴的简易车站短暂停留的时候,都无法不找回童心。
我曾经在某个冬日坐火车旅行。旅友们面带兴奋的表情,三三两两聚集到站台,放下在结冰道路上开车的担心,或者乘坐拥挤地铁上班的担心,登上了只在12月份到2月份运行的“环线雪花列车”。从首尔站出发,途径杻田站、承富站、丹阳站,然后环顾雪花绽放的峡谷,是个一日游的日程。
离开首尔不远,和城市迥异的雪景就会引人注目。屋顶上、田埂里、小溪边,厚厚的积雪都是那么深情。火车从这样的风景中缓缓而过,经过的时候雪花还会随之飞扬起来。与朋友对坐,一起吃着紫菜包饭和零食,以前关于火车旅行的记忆悄悄探出头来。时间过了多久啊。窗外不知何时正在经过冰雪覆盖的山村,上演着令人惊叹的雪花世界。
第一站是江原道太白扭田站。海拔855米,是韩国国内火车能到达的海拔最高的车站。用8分钟经过4.5公里的净岩隧道,扭田站就露出了身影。站名的意思是(车站)建在美丽的胡枝子树生长的地方。这里年平均气温很低,冬天特别漫长。火车在扭田站大约停车20分钟。利用这个时间,下到站台,冷风吹过我的脸颊。
屋顶上、田埂里、小溪 边,厚厚的积雪都是那 么深情。火车从这样的 风景中缓缓而过,经过 的时候雪花还会随之飞 扬起来。
平昌的龙平滑雪场建于1975年,是 韩国最早建成的滑雪场,也是冬季 休闲运动的圣地。初冬滑雪场开放 的时候,滑雪爱好者和滑雪板爱好 者会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
与咖啡在一起的江原道冬日
适合冬季风光的饮料没有什么能比得过热乎乎的咖啡。从几年前开始,江陵成为了咖啡的圣地,这让人难以置信。而后,我去江陵,知道了那里关于咖啡的一切应有尽有之后,对此才得以理解。咖啡博物馆自不必说,还有咖啡农场和咖啡工厂。从2009 年起,那里还举办咖啡文化节。所以,称之为“咖啡圣地”也不为过。现在江陵运营的咖啡店足有200多家,据说这些店创造的年附加值超过2000亿韩元。
去往江陵的咖啡行,从最近改名为江陵港的安木港开始。在又称为“咖啡海岸”的安木海边,咖啡店比生鱼片店更多,这很符合它的名声。安木海边林立着咖啡自动售卖机,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从自动售卖机里出来的速溶咖啡都差不多,但是据说每个自动售卖机的材料和配比不同,味道也会稍有不同。以前,这里约有一百多台自动售卖机,将海边挤得满满的,但现在只有几十台维持运转。那些空出来的位置被直接烘培、滴漏后售卖的手冲咖啡店填补,这样的店在大幅增加。
在江陵,声名远扬的手冲咖啡店当属波西米亚咖啡。江陵能发展成为今天的咖啡圣地,咖啡大师朴利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正是这家咖啡店的主人。他是在日侨胞,在韩国国内的咖啡师系谱上,被誉为四大名师之一。他们中有两位已经去世,一位已经移民到美国,现任的只有他一人。他来到江陵,开咖啡店,培养徒弟,可以说是他引领了江陵的咖啡热潮。
江陵手冲咖啡的另一个名店是红土。又称“咖啡工厂”的红土咖啡开业于2002年,那一年正值韩日世界杯举办。红土咖啡是对咖啡充满无限热爱的地方,甚至去咖啡的世界产地——埃塞俄比亚和危地马拉购买咖啡豆。
此外,还有位于江陵市区溟州洞的“棒棒磨坊”,那里也是值得一去的咖啡店。它收购了废弃的磨坊,用咖啡的香气代替面粉填满了整个空间。旁边可以进行咖啡体验,也可以阅读跟咖啡相关的书籍,也很引人注目。如果说这些咖啡店是提高江陵咖啡品质的主角,那么传播咖啡文化的主人公则是韩国最早生产商用咖啡的“咖啡杯测师”。
如果能够在江原道全部享受到登山、火车旅行、冬钓、多样庆典以及咖啡的话,那么可以说,我们那年的冬天过得很温暖。(孙鹤云译)
江陵,重生为咖啡圣地的城市
江陵位于江原道东海岸的中间位置,是很多历史人物的出 生地,以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但近些年来,古色 古香的江陵又以“咖啡圣地”而闻名。
位于江陵旺山面的咖啡博物馆馆长崔岑祯正 在查看展示品。她同时也是“咖啡杯测师”的 老板,她说,在宣传咖啡文化中,她体会到了 使命感和价值感。
这种变化源于咖啡自动售卖机。20世纪80年代,江陵郊 区安木海边装了几台咖啡自动售卖机,据说那里的咖啡特别好 喝。于是,开始有人为此专门来到海边,自动售卖机也增加到 几十台。终于在2001年,这里出现了玻璃幕墙的三层咖啡专 门店。在石板房林立的渔村里看到这种在城市里才有的外观时 尚的咖啡专门店,人们都摇了头。就咖啡而论,当然应该是放 入白糖和伴侣,味道甜甜的,对于习惯了这样喝咖啡的人们来 说,专门店里充满原味香气的咖啡是非常生疏的,并且价格也 比自动售卖机的咖啡贵了很多。
习惯在昏暗的传统茶馆里喝咖啡的人们很难理解,有谁会 在四面都是玻璃,能被外面看得一清二楚的地方喝咖啡呢?他 们认为,这家店迟早得关门。但是他们的预感错了。还不到一 年,这里就出现了排队买咖啡的景象。之后,周围开始一家家 地开起了咖啡专门店。随着时间流逝,不仅安木海边,就连附近都挤满了咖啡专门店。从全国各地来这条“咖啡街”的人迅速 增加。听说,现在江陵人在家里也要喝现磨咖啡。
第一家入驻安木海边的咖啡专门店,名字是“咖啡杯测 师”,目前在江陵一带,已经增加到了6家店。咖啡杯测师的老 板崔岑祯在谈到江陵成为咖啡圣地的原因时说:“咖啡大师朴利 秋很早就定居在江陵,咖啡工厂也在这里,而且江陵市每年都 办咖啡文化节。多种因素结合,产生了协同效果。”
从2000年代初期开始,江陵港和安木海边 逐渐出现咖啡专门店,现在增加到了200多 处,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咖啡街。江陵也因此被 称为“咖啡圣地”。
但是,不管怎么说,咖啡圣地的主角都应该是崔岑祯。她 在2000年初,从济州岛带来了20多棵咖啡树,并以此为基础, 建立了农场,出售咖啡树苗。此外,她开办了韩国第一家咖啡 博物馆,广泛宣传咖啡文化。在位于旺山面的咖啡博物馆里, 展示着崔岑祯夫妇长期收集的世界各国与咖啡有关的珍贵器具 和资料。同时,博物馆也为游客提供多样的体验项目。
“我遇到有一位来农场参观的客人抱怨说,怎么都看不 到咖啡豆呢。我很惊讶,明明有很多红色的已经成熟了的咖啡 豆,他为什么没看到呢?咖啡豆烘培以后才会变黑,原来那位 客人以为咖啡豆本来就是黑色的。”
崔岑祯讲述着这个故事,补充道:“咖啡现在已经成为 韩国人喜爱的代表性饮品。但是对其正确的理解好像还很不 足。”2017年12月中旬在江陵市内开馆的第二家咖啡博物馆, 就是她为了传播咖啡文化而付诸努力的一个环节。
转眼间,咖啡杯测师1号店开业已有16年。曾经来这里喝咖 啡的情侣,有的现在已经成为夫妇,拉着孩子的手再次光临。椅子旧了,地板也嘎吱嘎吱响了,但是崔岑祯一点都没做改 动,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这是为了不破坏老客人的记忆。怀旧的人们会回到江陵,再喝一杯咖啡。
崔炳一《韩国经济日报》旅行、休闲专栏记者
安洪范摄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