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之所以被誉为“电影之城”,不仅仅是因为釜山国际电影节,还依托了相关机构和团体在各领域实施的专业化举措。比如说,在电影中心可以欣赏到普通电影院里看不到的影片,釜山影像委员会是亚洲成立的第二个专门委员会,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一直坚守特立独行的道路等等。
2019年10月3日,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电影殿堂举行。作为釜山电影节的专用场馆,电影殿堂于2011年正式启用。这里是釜山电影基础设施的中枢,由两座四层楼和一座九层楼组成。
2017年9月,一本与釜山有关的图书面世,意义深远。这是国立釜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出版的第三部人文学丛书——《釜山的文化基础设施和庆典活动》。书中主要收录了关于釜山的诗、小说、话剧、电影、美术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建议。我负责电影领域,执笔了《釜山电影基础设施和釜山国际电影节》一章。
当时,我单刀直入地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也正如本书总论中提到的:釜山果真可以从“文化沙漠”逆袭成为“文化中心都市”吗?我其时的答案是持怀疑态度的。至少在那时,我认为这一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在准备稿件及撰写过程中,我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关于电影领域是如此。
本文可以说是那篇文稿的延伸,也是一个升级版。说实话,在上次动笔之前,我从未对釜山的电影基础设施有过认真的思考。我一度曾以为釜山国际电影节就是“电影釜山”和“釜山电影”的全部。然而,这是彻底的误解和偏见。经过一番分析,我才发现:在釜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占据了相当比重、与电影相关的基础设施。2013年,与电影有着直接关联的机构——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和韩国媒体评级委员会等从首尔搬到了釜山。这些机构的活动半径超越了釜山,向韩国全境辐射。即便如此,仍集中在釜山的核心电影基础设施这一事实却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拜这些机构之赐,釜山在电影界地位自然也是更上一层楼。
假如仍然有人斤斤计较于釜山所谓的地区性、场所感、空间力等不足之处,那么除了上述两大机构之外,我还能举出不少其他的例子。首屈一指的就属釜山电影节,还有釜山电影中心和电影殿堂、釜山影像委员会、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奖等等。这些无一例外是弥足珍贵的电影资产,堪称“韩国第一”或不亚于这一等级。
在南浦洞釜山电影节广场露天舞台上,观众们正在欣赏第24届釜山电影节特别节目。在2003年釜山电影节主场转移至海云台之前,这里曾是电影节活动主阵地,现在大多举办一些附属性活动。
先驱作用
电影中心是指保管电影胶片或放映、欣赏这些存档电影的地方。1999年,韩国首家电影中心——釜山电影中心在海云台区水营湾快艇赛场内的专门场馆竣工,开创了韩国电影之先河。2002年5月,该中心启动了其专业属性,上映在一般电影院里很难一见的珍藏版老电影或是优质艺术电影和独立电影。2007年起,此地还兼具了电影档案馆的功能,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讲座,积极引导普通市民提升自身电影“视界”。
后来,中心迁往2011年10月开放的“电影殿堂”,正式开启第二阶段的活动,直到今天。以建筑享誉全球的电影殿堂是由奥地利蓝天组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对电影中心和釜山电影节提质升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釜山影像委员会也是构成釜山核心电影基础设施的一家重要机构。这是1999年釜山广域市成立的韩国首家、亚洲第二个电影专门委员会,旨在为电影制作提供一站式行政服务支持。上世纪90年代后期,韩国电影事业欣欣向荣,釜山影像委员会也应运而生,引发其他城市和道争先恐后地设立影像委员会。目前,韩国国内以釜山为代表的地区性影像委员会共计13个。
釜山影像委员会可谓是韩国电影委员会中的龙头老大,发挥着引领作用。截至2018年12月,该委员会共对 1303部影视作品的拍摄给予了支持。除此之外,该委员会还多管齐下,大力拓展电影产业的基础。主要措施包括:建立釜山影视拍摄工作室、釜山电影之家饭店,提供便利的电影拍摄环境;建立釜山影像风险投资中心,培育地区内与影视相关的企业;创办釜山亚洲电影学校,引领电影专业教育;建立影视产业中心,吸引釜山和首都圈影视相关企业进驻并培养创作人才等。
我一度曾以为釜山国际电影节就是“电影釜山”和“釜山电影”的全部。
然而,这是彻底的误解和偏见。经过一番分析,
我才发现:在釜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占据了相当比重、与电影有关的基础设施。
“女人·鸟·变身”,拉尔夫·沃尔克·桑德,2012年,不锈钢,10.2 x 4.6 x 2.6 米。电影殿堂“齐欢聚广场”上的雕塑,系通过国际招标选定的作品。正面是女人形象,侧面是海鸥造型,随着视角的转移,雕塑形态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独具一格的基础设施
1950年9月,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在临时首都釜山成立。1958年,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在此宣告成立,成为韩国唯一一家地区性电影评论家团体。其宗旨为“为了提升、发展电影文化,致力于评论国内外电影作品、提升大众鉴赏能力,开展研究活动并推进相关事业”。该协会还一度主办了“釜日电影奖”。该奖项由《釜山日报》于1958年创立。外界对该协会评价颇高,认为其既严评,亦荐优,不仅为韩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遵循协会宗旨,为推动提升市民的电影鉴赏能力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自2000年起,该协会开始主办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奖。这是最能清晰凸显协会存在感的散发着浓郁的地域色彩的独特奖项。其独特可见诸评审结果,其间夹杂着特意而为之的“非主流”甚至是地区小众意识。若将其与韩国具有代表性的评论家组织——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的评奖结果相比照,便可知个中泾渭。例如,2000年第二十届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的最佳作品奖颁给了李沧东导演执导的《薄荷糖》。该片将个人的不幸遭遇糅入韩国现代史悲剧之中,以独特的情节取胜。同一年的第一届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则将桂冠授予了洪常秀导演执导的《玉女心经》,讲述的是两男一女间的三角关系。该片甚至没有获得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的任何一个单元的奖项。
此外,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将最佳导演奖授予了李沧东导演。与此相反,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却把同样的奖项颁给了小众电影《情》一片的导演裴昶浩。即便到了2018年,这一倾向依然没有太大改观。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影片奖由张骏桓导演摘得,他执导的《1987》以1987年6月抗争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民众渴望政治民主化的故事。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则授予了纪录片《共同主要罪犯》,取材于2009年首尔龙山再开发过程中拆迁区居民因火灾而丧命的故事。
2017年釜山美食电影节期间,观众们在电影殿堂的露天广场演出过程中欢呼。
虽说这类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但两家协会在奖项中表现出了诸多差异,也切实说明了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存在的理由。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从会员人数等规模上远超其他协会,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迷失了方向,陷入漂流状态。与之相反,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则沿着自身独特的路线,坚定前行。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提及的其他与电影相关的组织及团体,它们共同组成为人所称道的釜山电影基础设施。比如,1999年正式成立的釜山独立电影协会及其主办的釜山独立电影节,2019年已进入第二十一个年头;还有釜日电影奖,其公正性、可信度等绝不输于韩国国内其他任何电影奖项;再有就是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最初起源于1980年创办的韩国短片电影节,此后几经变迁,如今也迎来了36岁生日。不但如此,海云台还有一条“电影街”,受到了包括釜山市民在内的国内外游客的欢迎。穿过釜山火车站站前马路,便来到了“得克萨斯村”。这里有着著名煎饺馆“长盛香”,它曾经出现在2003年朴赞郁导演的名作《老男孩》一片中。如今,此地旧貌未改,依然迎接着四方来客。中区大厅路上,釜山电影体验博物馆向着游客们招手示意。正因为如此,釜山充分具备了电影城的资格。(重观译)
学生们在电影殿堂主办的电影学院活动中参加电影制作实习。为了培养电影艺术人才,电影殿堂推出每年举办50多场讲座的电影学院项目。© 电影殿堂
延尚昊导演在釜山电影摄影棚内拍摄2016年上映电影《釜山行》。这里有250坪和500坪两个室内摄影棚,由釜山影像委员会运营。 © 耐克斯特娱乐世界
釜山有多处因拍电影而闻名的地方,凡一洞是其中之一。郭暻泽导演执导的《朋友》(2001年)、林权泽导演执导的《下流人生》(2004年)以及奉俊昊导演执导的《母亲》(2009年)等多部影片都在此地拍摄。© 文镇优
尹钟彬导演2012年执导作品—— 《与罪犯的战争》中的一个场景,拍摄于韩进重工业影岛造船厂。© 秀宝
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收获
2019年第二十四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收获颇丰,都是与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珍贵成果。首先,共有85个国家的299部电影应邀参展,其中包括118部世界首映影片(长片95部,短片23部)和27部国际首映影片(长片26部,短片1部)。这些数字足以从一个侧面证明釜山国际电影节作为亚洲最大电影节的国际地位。
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对2019年釜山国际电影节评价最高的是郑一成摄影导演的回顾展。这个展览突破了韩国电影回顾展仅仅局限于导演和演员的陈矩,在外延和内涵两个层面进行了延展和深化。可以预见的是,世界上不少知名电影节都会将这一先驱性的创意作为标杆。
2019年,釜山电影节史上第一次将中亚电影《盗马贼:时间之路》作为开幕式电影,此举也无疑是一项令人瞩目的举措。2015年,凭借《胡桃树》一片荣获第二十届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的哈萨克斯坦导演叶兰·努尔穆克汉别托夫与日本导演竹叶丽莎共同执导了这部影片。正如影片题目所昭示的那样:简单而戏剧化的剧情设定、张驰有度的高水准情节展开、淡然却真情流露的角色及表演,让人不由联想起约翰·福特的《搜索者》(1956年)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1992年)中的西部边陲场景等,证明哈萨克斯坦电影的未来值得期待。
时至今日,釜山电影节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威望。而其未来仍不免让人感到一丝担忧。天公作美,本次电影节不仅避开了预告中的台风,而且天气居然比以往历年都要好。2018年电影节行政部门重新改组,本次电影节是再度上阵,但总观影人数也达到189116名。然而,较之受到强台风冲击的去年,人数反而少了6000多名。究其原因,可能因为2014年韩国上映了影片《潜水钟》,这一导火索引发了政治矛盾,继而衍生出不少后遗症。时至今日,釜山电影节尚未完全走出这些阴影。《潜水钟》是一部纪录片,再现了“世越号”轮船自仁川出发却未能抵达目的地,在珍岛海域沉没,致使304名乘客丧生的事故。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大多数是去参观学习的高中学生。
这个不祥征兆是一时停滞,还是长期不景气的预兆?这需要进一步观察。无论如何,把脉症结、对症下药,是必须要做的。
2019年釜山国际电影节上热门影片《国王:亨利五世》的导演大卫·米奇欧德与主演蒂莫泰·沙拉梅等演职人员在舞台上致意,并以欢呼的观众为背景拍摄纪念照片。 © 釜山国际电影节
全灿一 电影评论家、韩国文化内容评论家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