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null > 상세화면

2018 AUTUMN

人人都可以享受其中的音乐是我的梦想

仅有乐谱流传下来的12首旧歌词于1997年首次被完整地演唱,这次演出是一件开启韩国传统声乐新纪元的划时代的事情。这个舞台的主人公是李俊娥。今年3月5日,50多年来只唱正歌的她终于成为了国家指定歌词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艺能保有者。

演唱了五十多年正歌的李俊娥说:“只有对人生 的喜怒哀乐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把歌词的内容很 好地表现出来。”她于2018年3月成为了歌词领 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艺能保有者。

陌生的曲调早在她儿时就已经回响在她家的前庭后院。6岁本应是跟小伙伴尽情玩耍的年纪,李俊娥却总在为背诵时调而奔忙。在爷爷身边转来转去偶尔听到的时调片段和每天几十次响起的大人们的歌声让她随之翩翩摇摆,她觉得这跟做游戏一样有趣。
“爷爷是公务员,常去时调房欣赏时调。我六岁的时候,爷爷和他时调房的朋友们每个月都来我家一次,大家轮流唱一首曲调。妈妈为他们沏茶,我在旁边看着。这样边看边学,后来也在大人们的面前演唱。如果大人们称赞我唱得好的话,我就会感到特别得意,还能得到零用钱……”

慰藉爷爷的歌曲
大人们被小孩子的时调演唱惊呆了,他们总会问“在哪儿学的?”。其实并没有老师。只是把用心倾听的旋律反复唱了再唱,把不懂意思的词死记硬背下来而已。如果一定要说出老师是谁的话,那么她的才能和爷爷的热情即是她的老师。爷爷非常疼爱这个一点就通的孙女,但对她的训练是极其严格的。小时候,她觉得“爷爷就是非常喜欢时调。”有时候,她也很想去外面玩,但因为喜欢被人称赞的感觉,所以就顺从地接受了艰苦的训练。多年之后,她才知道爷爷之所以对她进行严格地训练竟然是“因为小提琴”。

在歌词的乐谱里,上端写有诗歌形式的词,每格都标有 音的高低和长短。现在流传下来的12首中,除了3首以 外,其余的都是6拍的节拍。

“听说爷爷迷恋小提琴,他让大伯父学拉小提琴。那是在日本殖民时期。据说,大伯父曾与后来历任首尔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的大提琴家全凤楚先生(1919—2002)以及旅居德国的知名作曲家、钢琴家尹伊桑先生(1917—1995)一起表演过三重奏,小提琴造诣极高。听他们说有一天大伯父去了北方。从此之后,爷爷只要听到小提琴的声音就会心痛不已。我小时候也学过一段时间的小提琴,爷爷不让我学了。后来,爷爷对音乐的热情就转移到时调上了。”
她的大伯父是在朝鲜战争时期去了北方的小提琴家李桂成,后来在朝鲜国立交响乐团长期担任指挥。可以说,她家经历了现代史的悲剧,时调算是一种慰藉,也因此改变了幼年李俊娥的未来。

从长辈的梦想到自己的梦想
只靠从大人们那里耳濡目染来学,水平是不高的,要想有所突破,她需要正规的教育。看到孙女很有天分,爷爷四处寻访名师。后来,经熟人介绍,她师从曾任国立国乐院第一任院长的李珠焕先生(1909—1972,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30号歌曲艺能保有者、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41号歌词艺能保有者)学习歌曲。本应该长期跟随名师学习,然后才能真正地唱好正歌,然而人生并未如其所愿。几年后,李珠焕先生别世,这让她感到迷茫,不知该在哪跟谁学习。
这期间,她参加了韩国正乐院举行的每月例行的发表会。虽然是每月一次,但对于一个小学生,而且是决不会有什么远大目标的小学生来说,这段时间非常艰难。虽然她也觉得音乐是像空气一样理所当然的东西,但是她并没有那种学了音乐以后要做大事的抱负或意志。只不过是人们喜欢自己歌唱的样子让她感到满足而已。“舞台上唱正歌的李俊娥”或许并不是她自己的梦想,而是大人们的梦想。
“事情未能如愿,我很失望,无论是时调还是歌曲再没去碰过。随后,就上了一般的初中。像其他的孩子们一样,三年只学习了学校的课程。那时我打算上一般的高中,再上大学,为自己规划了一个平凡的未来。然而爷爷对此非常反对,认为绝对不行。不知道是不是爷爷对未来已经有所预见,所以最后我上了国乐高中。能上名校高中的孩子为什么让她上国乐高中呢?老师们都很反对,但是谁也拗不过爷爷。”
升入国乐高中没多久,李良教先生(1928—现在,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41号歌词名誉保有者)就找到了她。她跟随李先生学习歌词,见识了新的世界,这才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含义为“正直音乐,文雅歌曲”的正歌。她不仅隐约领悟到了自己所做的事情的重要意义,而且开始关注通过做有代表性的民族的音乐来寻根的工作。她是在学了歌词之后,才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这一切要归功于李良教先生。

一切终归于歌词
她就读的国立国乐高中的主页是这样介绍“正歌”的:
“正歌是雅音的意思,是以前儒士们乐于演唱的韩国固有的声乐曲,分为歌曲、歌词和时调。和直接表达世人喜怒哀乐的盘索里或民谣不同,它并不直接表达感情,具有严格的节制美。其中,歌曲在正歌里是最舒缓、格调最高的,配以诗和音乐,有一种展现平和深奥的艺术世界的风采。歌曲为五章体,有小规模的管弦乐伴奏。时调为三章体,和着时调歌击膝打拍。如果说歌曲是由专业演唱者演唱的歌曲的话,那么时调就是谁都可以演唱的大众歌曲。歌词则是把长长的歌词体的辞说放在一定的节拍框架里来演唱的歌曲。”
和较为大众熟知的民谣、盘索里不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歌唱高雅儒士的精神世界的正歌主修者都不多见。李俊娥入学时学的是玄琴专业。后来险些进入秋溪艺术大学国乐系和梨花女子大学研究生院音乐系学习器乐,结果因为长期练习正歌而获得奖学金,学校新设了正歌专业,她也就成为了两所学校正歌专业的第一个毕业生。
歌词跟自古唱到今的时调或歌曲不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特别和艰涩。第一次看到中国典故,感到十分陌生。为君主所弃、仕途失意的士大夫游历大自然,欣赏美丽春景的《白鸥词》;本想一边赏月一边与酒食为伴、欣赏自然,却因风雪未能如愿的感伤的《首阳山歌》……用一个高中女生的感情去理解这些歌词是很难的。

数十年来,她演唱着歌词,参透了世事,她的演出一枝独秀。即使同一曲目,她的演出也总会得到“更充满活力、更丰富”的评价。

在学习新的曲风的歌词时,如果不想只对口型的话,那么理解和共鸣是必需的。李俊娥对歌词的不懈研究就是这样开始的。经过了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即便是在她当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师的授业助教以后,她的研究信念也还是始终如一。
“《春眠曲》要像五月的阳光一样美美地用长调来唱,《相思别曲》要用西洋音乐的短调的感觉悲切地来唱。《路军乐》和《梅花歌》要既欢快又像民谣一样饶有趣味地来唱,《竹枝词》要豪放地来唱。我对十二首歌词各自具有的美感和特色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一钻研就是40年。由此顿悟了世界是阴阳的调和,就像有喜就有悲一样。”
数十年来,她演唱着歌词,参透了世事,她的演出一枝独秀。即使同一曲目,她的演出也总会得到“更充满活力、更丰富”的评价。最先感觉到其中不同的是观众,特别是外国人的反响更佳。去年春天,在德国汉堡、慕尼黑和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巡回演出也是如此。第一次接触到歌词的观众称赞说“这是一次非常朦胧哀婉的演出”,并久久地要求返场。他们尤其对这种具有很深的音乐根基的独创性感叹不已。
从17岁就开始学习歌词,至今已经过了40多年。其间,她先任国立国乐院正乐团团员,后来成为指导委员,一直工作了35年,现任正乐团指挥。在这段时间里,她从未忘记过歌词。所以“第41号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词艺能保有者”的称号并不是名誉或权威的象征,而是更接近于世人对自己过去的岁月完全产生了理解和共鸣的一种积极的认可。
“李良教先生跟随李珠焕先生学习了八首,跟随张师勋(1916-1991)博士学习了其余四首,最终将仅在史籍中有记载的十二首古曲收集齐全。但是,没有人能够把这十二首歌词完整地唱下来。所以我决心试一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97年举办了演唱会,将十二首歌词从头到尾唱了一遍。从四面八方传来了祝贺和鼓励的声音。2002年,我录制了十二首歌词的唱片,共四张,这在国内是第一次。”

李俊娥正与弟子们一起演唱《梅花歌》。她现在正在向大 约50名弟子传授国家指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词。

再好的音乐,如果没有乐谱,也不过就是飘散在空中的声音。整理乐谱有多种原因,其中应该寄托了日后将其更具体地想象、研究并再现的愿望。能把12首歌词完整地演唱下来本来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李俊娥的独唱会实现了先祖的愿望。差不多与独唱会同时,她参加了由乌兹别克斯坦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办的第一届世界民俗音乐大赛并获得教科文组织奖。
“自从歌曲在2010年被列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演奏和传授活动确实活跃多了。歌词也需要人们的积极参与,需要有更多的人带着好奇心去观察和研究它。”
为了宣传和推广韩国歌曲,李俊娥不辞劳苦地在国内外进行演出。因为四处奔波,所以连生病的空暇都没有。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她被国家指定为歌词保有者,这一头衔绝不轻松。因为来之不易,所以任重道远。
“我觉得歌词在国内反而不如在国外更为人所知。为了能让它更进一步地走近韩国国民,我们以后需要加倍努力。希望不同领域的专业演奏家能抱着协奏的目的来学习歌词,也希望普通人能为了自身的修养和健康而学习歌词。希望不再有因为不知道而没听过歌词的人,为此我自己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王君湘译)

禹承妍自由撰稿人
安洪范摄影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